金融所 周莉萍
2021年7月1日,本人通过视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 7月16日,第一支部全体党员热议“七一讲话”,交流学习体会,感受颇深。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具有多个理论创新,值得深入研学:首次提出伟大的建党精神,丰富了党的精神谱系;高度总结我党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为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对人民的表述出现了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个代表、三个不代表”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九个必须”是“七一讲话”精神的重中之重,是符合中国特色的中国智慧总结,也是我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第一个“必须”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百年风雨,党的领导是中国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法宝。在民族救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带领广大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开拓前进;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务实理念指导改革开放。作为经济体系的“血脉”的中国金融体系也经历风雨飘摇,百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从旧中国金融体系向新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金融体系的艰难转变。从党领导上海金融战线革命斗争、发行红色货币、建立苏区金融体系,构建新中国货币体系,党在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阶段都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党不断探索,构建了现代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为中国经济和民生发展保驾护航。
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国内金融体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居民日益增长收入产生了巨大的财富管理需求,与企业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同时并存,相关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混业监管不到位的情形下,能满足居民理财高收益需求的市场型金融中介应运而生,同时容易引发监管套利、隐匿杠杆和系统性风险。这是居民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国内金融体系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更是加深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在此关键时刻,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发挥了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中就发表重要讲话,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提出必须防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调控,推进现代金融监管框架。过去十年,在所领导的指导下,所内部分同事和我个人的研究也一直在围绕上述主题如影子银行及其监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超低利率政策调控等领域逐步推进,厘清了一些困惑,收获了不同层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但这对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金融体系而言,都远远不够。
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金融理论背后,如何寻找中国金融问题的本质和解决之道?习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之一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不能仅仅参照发达国家金融体系,还需要高度关注自身实践,总结自身经验,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之际,我们学欧美建立自身的金融体系,从各种金融中介到金融市场、金融法律都学习,试图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也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时至今日,欧美国家都深陷不同程度的经济、金融危机,数年都走不出危机,超低利率政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水漫灌”,通过溢出效应加剧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错配等,部分国家已爆发货币危机,如土耳其。另外,学术界曾经认为对一国金融体系有决定性影响、泾渭分明的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也在不断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如盛行全球的普通法系内生了衡平法,以克服自身缺陷。而很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改进,如提高法律实施力度。这些曾经被视为金融研究的传统经典理论分析框架也在不断弱化。这警示我们,在研究金融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以开放心态跟踪国际最前沿的实践和学术动态,汲取系统化的、完整的、真正的理论精髓,而不是皮毛和过时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把重心牢固树立在国内,扎实调研,以建党百年来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变为起点,以我为主,探索中国金融体系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规律,探索作为非关键货币国家的货币体系如何发展,如何最大程度抵御关键货币国家给全球造成的溢出效应。
我们这一代人沐浴着党和人民浴血奋战、艰难探索带来的时代成就,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何其幸运!作为一名党员,在研究、管理岗位中更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增强历史感和责任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和践行讲话精神,敢于担当,敢于面对金融领域不断涌现的新问题、难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反复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对金融工作的讲话精神,以高质量的金融研究强化“三大体系”建设。同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站稳人民立场,深入老百姓中间进行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实事求是做学问、带着对人民的感情做学问,多出接地气的学术成果,服务广大人民的利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