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态势,刘树成研究员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做出了四种可能性分析。第一种可能性,经济继续走低。即经济增长速度由目前的7.5%,降到7%,再降到6.5%,到2020年降到6%左右。对于这种情况,其背后的政策含义很可能是不再提“守下限”的说法。但这种情况会对企业经营、居民收入及财政收入产生不利影响。第二种可能性,经济增长速度继续走平。其背后的政策含义很可能是坚守7.5%或7%下限,继续采取“微刺激”政策。但其问题在于,“微刺激”的效力越来越差,守下限越来越被动。由于近年来的“微刺激”,形成了一个循环圈,即“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如果这种循环圈年年继续下去,宏观调控就要年年打“下限保卫战”。一旦国内外经济环境有个“风吹草动”,即出现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经济运行就很容易滑出下限。第三种可能性,经济增长速度重返10%以上高增长。其背后的政策含义很可能是“强刺激”。但刘树成研究员认为,这种可能性已不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提经济增速应该有所回升,就被认为是“重回10%以上高增长老路”。第四种可能性,也是刘树成研究员所主张的可能性,即经济增长速度遵循经济波动规律,不是只守下限,不是一直下滑,而是使经济运行在上下限之间的合理区间正常波动(7%至9%)。其背后的政策含义为在到2020年的期间,以合理区间的中线为基础,该回升时,就回升,但要把握回升幅度;该下降时,就下降,也要把握下降幅度。
刘树成研究员认为,当前要想摆脱经济增长目标只守下限的被动局面,已经不是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临时的反周期对策、简单的放松货币政策、一个个零碎地推出一些项目以及简政放权就能解决问题的。而需要的是具有 “大手笔”、“大智慧”的改革宏观调控方式。具体而言,从宏观调控思维方式上,要实现由守住下限,到把握中线的转变;从宏观调控工作方式,要实现由应急式的项目应对,到中长期的总体应对。
我所所长王国刚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来自所内外的50余人参加了本期《金融论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赵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