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5日,《中国金融报告2020: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变革》(张晓晶主编、张明副主编)新书发布暨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学部委员李扬,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振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作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作了新书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胡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出席会议并分别主持了相应环节。
在新书发布环节,张晓晶首先回顾了2020年金融形势,指出面临新冠疫情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与美国打压持续升级“三重冲击”,中国金融仍实现了“稳中有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金融运行面临诸多挑战,这包括宏观杠杆率攀升引发多重风险,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双重扭曲”(金融抑制与监管滞后)和来自全球数字新规的制约,以及全球流动性充裕构成新的外部冲击。进而就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变革强调了三点:一是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二是在扩大金融开放中统筹发展和安全,三是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最后对2021年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与相关政策进行了展望。
赵剑英总结《报告》有三大特点。第一,主题鲜明。谢伏瞻院长以“充分发挥金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为题所作的序,正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精神,这也是本报告的主题。第二,问题前沿。本书探讨金融(包括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如何统筹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等问题,是一部把握金融前沿进行深入分析的高水平报告。第三,面貌新颖。本书有别于以往报告,不再把金融运行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描述一遍,而是加强了问题导向与学术深度。
在主旨发言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中国金融发展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交流与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学部委员李扬从六方面论证了“债务是大敌”的观点,在全球债务泛滥的背景下,债务危机呈现出“储备货币发行国负债”、“股票、债券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债务泛滥和长期超低利率是内恰的”等新特点。从国际视角来看,根据现代货币理论(MMT),国际债券市场逐渐形成“美国贸易逆差—美元—美国政府债务”这一内洽且自我强化的内循环。就中国杠杆率而言,一方面居民杠杆率目前已超过德国和日本,要警惕居民杠杆率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互溢;另一方面要警惕地方政府债务隐患导致财政与金融风险的交织。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作了题为“2021:拜登过热、通货膨胀之剑和溢出效应”的主旨演讲。美国超强的财政刺激政策推动“拜登过热”,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持续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受需求强劲和供给不足等叠加因素影响,“拜登过热”将改变通货膨胀预期并可能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或进一步影响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利率预期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了回顾与展望。2009年以来,受贸易结算制度改革、资本管制、汇率、美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在波折中前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但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偏低、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等诸多挑战。未来应从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推动金融改革、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强调,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是试图替代或挑战美元,而是与美元共同承担调整供应链和产业链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国际责任。随着美国长臂管辖扩张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提高,以美元汇率为核心的全球价格信号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一是帮助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全球化供应链和产业链调整过程当中使用本币,降低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二是让人民币及其价格信号成为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调整布局、实现价值链跃迁的价格信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振宇作了题为“疫情后期和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分化和收敛”的主题发言。疫情后期出现三个分化:疫情防控路径逐步清晰但进展分化,经济恢复态势稳定但进程分化,救助政策基调不变但取向分化。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存在两个收敛:一是受人口因素、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收缩重构、收入不平等加剧、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速低迷等基础条件制约,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会向低速收敛;二是全球经济运行会向疫情前低利率、高负债收敛。在整体性收敛过程中,绿色复苏、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全球金融脆弱性、数字化变革、中美经贸摩擦等领域可能有强化趋势。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分析金融问题应考虑增量和存量概念。和存量相关的主要是债务问题,从风险资产的角度来看,债务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房地产,仅有风险资产可能不足以支持这么大的债务扩张,债务规模持续攀升还与安全资产有关,包括政府债务和银行存款。分析债务可持续问题应注意区分私人和政府部门债务,政府部门债务实际上是私人部门资产。化解中国债务问题,短期宏观政策应更多发挥财政的作用,长期而言应有序推进大规模债务重组,探索构建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作为准财政工具。